大同小异国外的公关公司更加参与创意与设计,是典型的创意、文化服务机构。
据中国国际公共关系协会行业调查,2010年中国公关市场(不包括港澳台地区)继续保持快速增长,整个行业年营业额估计接近150亿元人民币,比09年增长了50%;全行业具有一定经营规模和固定客户的专业公司数目估计达到1000家左右,专业公关公司从业人数超过50000人。 全国80%以上的专业公关公司集中在北京、上海、广州(深圳)三地。 三地都是很重要的城市,主要的区别是客户的不同,如波音等大型航空设备提供公司都会在北京设立总部,要求服务的重点是跟政府关系或整体策略性的活动;上海是一个金融中心,更多的是时装时尚与高档消费品的市场;广州则更与老百姓的日用品接近,如P&G、亨氏、高露洁等。 大企业一方面委托公关公司连横合纵,另一方面本身也设立媒体部,同时还将发稿指标压到内部各种部门,甚至在考核业绩时将其拔高到与销售额同等的地位。 中国可供企业炒作的主流媒体不超过120家,集中在北京和广州。 其中多为综合性日报和财经类大报,另外包括几家财经类杂志、一两家电视台和一家新闻网站。 企业想被这些媒体重视并不是有钱就能办到的。 媒体中的炒作高手们已经有了垄断化、组织化、集中化的趋势,从写手到发表再到转载,已经一条龙了。 对红包乐此不疲的记者只是一些小角色而已。 有偿新闻为何屡禁不止?从企业的角度来讲,主流报纸一个整版的广告就是几十万,但如果改成一篇千字左右的“新闻”,那所取得的效果不会比整版广告差,这对企业来说非常划算。 但是对媒体来讲,这样做一方面损坏了媒体公正的形象,另一方面这些“软广告”也会冲击“硬广告”,会直接损害媒体的经济利益。
近二十年来,公共关系事业在全世界范围内获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 我国的公关事业在短短的十六个年头里,跨越了引入学习阶段、高潮阶段和冷静反思阶段,也走向了健康稳步发展的轨道。 公关现状与误区 我国的公关经历了一个从无到有的过程。 据估计,目前我国专门从事公关业的人数近万人,公关机构起码上千个。 受过正规培为训的公关人员达两三万人,加上受过公关普及教育的人数,约有四五十万之众。 目前,几乎所有省、市、自治区、计划单列市都成立了公关协会。 尤其是1989年在西安通过的《中国公共关系职业道德准则》,称得上是我国公关事业走上专业化、职业化道路的良好开端。 中国公关的普及离不开公关知识的教育、宣传。 我国大专院校的公关教育日趋系统化、正规化。 1987年,国家教委把公关课纳入教学计划,全国开设公关课的院校有408所。 这种系统的专业教育和理论学习,是培养高、中级企业公共关系人才的重要途径。 公关的生命在实践。 九十年代中国公关事业经过“公关热”和冷静反思之后,开始健康稳步地成长。 这种普及、教育活动相结合的“中国公关现象”,正在引起国际公关界的广泛兴趣和普遍关注。 然而,中国公共关系在健康发展的同时,也存在一些不良的现象,甚至步入了种种误区。 A.步入了庸俗关系的误区: 公关进入中国大陆之初,曾被扭曲为庸俗应酬的“劝酒学”,误认为公关不外是“凭的是脸蛋子,耍的是嘴皮子,使的是手腕子”,不把公关视为一种生活智慧和科学。 某些单位甚至以“年轻力壮,喝酒有量,40岁以下”等为招聘条件,只要酒胆包天,量压群雄的,就可以担任公关部门的领导职务,随时待命,率部南来北往,东征西讨;或随侍左右,单刀赴会。 一时间,吃吃喝喝、拉拉扯扯、吹吹拍拍、嘻嘻哈哈似乎成了公关的代名词。 B.步入了选美误区: 一些企业和部门在选聘公关人员时把人的外在条件放在第一位,而对内在素质很少考察,有人把广州某次公关选拔赛与香港选美条件对比了一下,发现两者很多条件相同,如规定身高、体重、胸围、腰围等等。 这样的公关人员选拔岂不就是选美?美人不一定能搞公关,而相貌平平的人不一定搞不好公关,关键是我们要深刻理解公关的内涵,找对标准。 同时,很多企业选拔公关人员时规定女性是必要条件,而且要年轻。 殊不知,公关人员由男性担任似乎优势更多。 像日本,年轻的公关先生就相当多。 目前,我国公关人员总体素质较低,公关发展受到制约。 有关人员对长沙几家宾馆公关情况调查的结果是:女性占95%以上,文化程度大多是高中,交谈中发现她们公关意识不强,公关目标不清。 企业选拔这样的公关小姐能开拓局面吗? C:步入纯粹社交误区: 一些企业在对外活动中,公关人员仅承担一些事务性的接待工作,缺乏主动出击的公关活动,这是由于公关含义模糊、缺乏公关目标计划所造成的。 当然公关需要社交,也离不开接待,但社交、接待不是公关的全部,仅仅是一种基础性的事务工作。 因此,企业公关策划者或公关人员,应当明确公关与社交,不要舍本求末。 中国公共关系要健康发展,就必须走出这些误区,并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首先,全面推行公关从业人员的职业道德准则。 西方公关从业人员的职业道德准则实施几十年来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而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也就具备了推行法制社会的条件。 市场经济就是法制经济,推行公关从业人员职业道德准则的时机已经来临。 其次,全面提高公关从业人员的专业素质。 公关人员在中国的产生不过16年的时间,目前的公关从业人员多半是从其它行业转过来的。 因此,全面提高公关从业人员的专业素质,对于所有公关同仁来说都是当务之急。 最后,全面灌输危机意识,认清公关界面临的严峻形势。 中国公关界在短短的16年里取得了被国际公关界所公认的成就,以致于国际公关协会(IPRA)将1991年的国际公关金奖授予了中国深圳大学,但发展过猛必然会带来发展中的虚热和浮躁。 我们不得不承认,目前公关职业尚未规范化,公关对市场经济发展的影响远未达到应有的力度,现实生活和社会竞争给公关界提出了一个又一个新课题。 在这样的背景下,公关界能没有危机感?如果不爱惜公关声誉,不制造公关精品,不卧薪尝胆、励精图治,我们将被市场经济大潮远远地抛在后头! 公关前景展望 90年代公关的突破口在于实践。 可以预言,21世纪将是中国公关事业理论与实践双丰收的黄金时期。 在这个时期,中国公关活动将呈如下趋势: A.为改革开放服务 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党和政府将会颁布和实施更多有关改革的方针、政策和措施。 要求各类公关组织及公关人员通过公关职能争取公众对改革的方针、政策和措施的理解、支持和合作。 开放搞活必然会给我们的社会生活带来许许多多的新问题和新现象。 这些新问题、新现象既是对我国公关业的挑战,又是我国公关事业腾飞的新契机。 B.公关“四化”是必然趋势 如今和平与发展,成了当代世界两大主流,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完善,我国公关业的发展呈现以下趋势: a.公关活动主体多元化。 企业求生存发展需要公关,其它经济组织、政治组织、文化组织、群众组织和宗教组织,要在我国改革开放总格局中实现其目标,同样需要公关。 b.公关从业人员专业化。 公关人员除必备扎实的基础理论和娴熟的基本技能外,还必须在公关学的某个领域才华出众。 “术有专攻”是今后公关从业人员的发展方向。 c.公关职业化。 组织内部公关部的设立和专业性公关公司的出现标志着公关的职业化。 公共关系公司作为第三产业中的一个新兴部门,它的工作方式同律师事务所、广告公司等很相近,它依靠自己的良好声誉来吸引客户,运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和技术为客户提供服务,收取相应的费用,来维持公司的正常运作。 d.业务范围国际化。 让中国走向世界,让世界了解中国。 展望未来,中国对外政治经济文化交流必将日趋频繁,世界一体化进程也将加快。 同时,跨国性的争议和摩擦必会骤增,中国公关的触角必然会伸向世界各地。 C.致力于创意公关 公关是一门富于创造性的综合艺术。 90年代后期,致力于富有创意的高层次策划,必将成为中国公关活动的主导潮流。 创意公关是指企业或其它社会组织,在开展公关活动遇到特殊情况或前所未有的新情况时,能够大胆改革,做出富有创造性的新举措,从而出奇制,胜。 D.强调企业的全员公关意识 全员公关意识,就是要求企业的每个职工都有强烈的为企业增辉的意识,如果每个职工都有强烈的为企业形象增辉的意识,并以此为荣,该企业一定会蒸蒸日上。 全员公关是“组织内部公关的最高境界”。 全员公关意识一旦形成,一定会给企业的发展带来勃勃生机,从而促进企业经济效益的提高。 E.走具有“中国特色”的公关之路 公共关系学作为一种文化,首先要受到本民族传统文化的影响,一个历史越悠久的民族,其民族意识、精神和风格对公关的影响也越深刻。 中国公关的开展,必须体现中国国情,体现民族特色。 走同民族文化传统相结合的有中国特色的公关之路。 展望未来,随着我国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公关的重大作用将会被人们更加熟知和重视,我国的公关事业也必将走向成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