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1欧马腾上海会展公司[上海展台搭建公司]欧马腾会展科技公司是全球数百家会展主办的指定搭建商,欧马腾上海展台搭建公司围绕品牌建设和企业公关,以创意和科技打造线上线下一体化体验式会展营销,树立行业新标杆,欧马腾凭借“科技创新”和“匠心精神”动力双引擎引领会展业智慧升级,以数字科技打造大数据,准推广,精营销的一站式会展服务平台,目前业务范围涉及全球展览、活动管理、主题文化馆等。 No.2维钊展览展示(上海)有限公司维钊展览展示(上海)有限公司是一家专业从事展览特装、企业展厅、专卖店、展柜等商业空间设计施工的企业。 这家上海展台搭建公司成立于2004年,拥有4000㎡制作工厂,拥有多工种专业制作车间,拥有一大批具有丰富制作经验的专业人才。 No.3德马吉国际展览公司德马吉国际展览公司依托建立在全球5大洲展览研究中心以及全球8大设计中心(德国、美国、日本、意大利、荷兰、波兰、迪拜、中国)的优势,构建核心上海展台搭建团队以及产业链一体化服务,致力于全球会展营销服务、全球品牌运营活动和展厅展馆空间设计施工一体化三大文化创意产业,实现品牌创意营销全球化覆盖。 No.4上海博华国际展览公司上海展台搭建公司博华国际展览是上海华展国际展览有限公司和博闻亚洲有限公司联合组建的中外合资企业,在上海很有名气的他们办的展会也很不错,还是相当有实力的上海展台搭建公司。 虽然是私营企业,但是管理、福利待遇等都不错。 No.5上海荷瑞会展有限公司上海荷瑞会展有限公司(荷瑞)是一家成立于中国上海,有着十余年组织筹划国内外品牌展览会经验的专业组展机构。 她的核心业务是在中国主办工业贸易展览会,以及组团参展国外展览项目。 该上海展台搭建公司有两部分业务,一个是负责主办国内的展览会议项目,一个是负责代理国外的展览会议项目。 No.6慕尼黑展览(上海)有限公司传承优良品质,承诺一流服务,连接全球市场--慕尼黑展览(上海)有限公司用实力打造顶级展会,这家公司为客户提供国际性的展示和交流平台;同时以先进理念和丰富经验为会展业提供全方位多层次服务的上海展台搭建公司!推荐>>>2019上海十大会展公司排行榜,上海比较好的会展公司推荐以上就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上海展台搭建公司哪家好?2019上海展台搭建公司排行。 上述上海展台搭建公司排名不分前后,希望本文的方法分享能给大家带来参考价值。
SONY公司简介。 [分享]创 始 人:盛田昭夫公司总部:日本http://www.sony.com索尼公司创建于1946年。 索尼的创立人之一盛田昭夫将其自传命名为《日本制造》,他认为"日本制造"从轻蔑的用语变为一种称赞,索尼功劳不小。 在过去的50年里,索尼已成为世界知名品牌。 其独特之处在于,索尼品牌注重强调重点发展及树立严谨的形象,索尼成功的原因可概括为: 对索尼品牌的无比热爱;拒绝成为其他品牌的附属品牌。 注重企业形象,将对品牌的任何伤害都看做是对整个企业的伤害。 明确强调一个生产领域------电子。 将创新产品迅速市场化的特殊技巧。 形成了一个自由思考、非官僚的环境。 及早重视国际市场。 50年代 --- 创建索尼SONY商标,取代了公司自1946年开始使用的繁复日语商标;开发出小型晶体管收音机。 60年代 --- 通过激烈的品牌、质量和技术竟争,在电视机行业建立世界级地位,例如,晶体管电视机和单枪三束彩色显象管技术。 70年代 --- 连续以超过年销售额6%的资金投入产品的研究与开发,开发出包括随身听和计算机3.5英寸硬盘等新型电子产品。 80年代 --- 主要投资于娱乐业,例如电影制片公司。 90年代 --- 被誉为多媒体行业的领导者;有可能发展成21世纪最具价值品牌。 SONY的由来 以发明随身听(Walkman)、单枪式彩色电视、8厘米手提摄录放影机而赢得全世界声誉的SONY,是日本在全球创立的价值最高的品牌。 SONY创业之初有一个不太吸引人的名称“东京通信工业”,创办盛田昭夫与井深大有感于RCA与AT&T;这样的名字简短有力,决定将公司名字改成四五个英文字母拼成的名字。 这名字要用做公司名称与产品品名,所以一定要令人印象深刻。 经过长期的研究,盛田与井深觉得拉丁文SOUNDS(表示声音之意)还不错,与公司产品性质相符合.他们将它英语化,受到盛田先生最喜欢的歌”阳光男孩”(Sunny Boy)影响,改成Sonny,其中也有可爱之意.但是日文发音的Sonny意思是”赔钱”,为了要适合日本文化,把第二个”n”去掉,SONY的大名终于诞生.它念起来象英文又不是英文. 选用从字典里找不到的名字,后来证实是先见之明.一来其他厂商绝对不会使用,二来全世界都不会有商标重复的问题. 1986年,SONY在全世界的广告促销费用达1.88亿美元。 SONYR头号竞争对手松下电器,在中级品使用“Panasonic”及”National”两个牌子,在高级品使用“Technics”的品牌。 类似地,东芝的高级品叫“Aurex”,三菱的高级品叫“Diatone”,其中级品则使用公司名称。 而Sony公司坚持单一品牌策略,因为SONY这四个字母就代表高品质的创新电子产品。 目标统一的品牌化进程 索尼的品牌扩展能力是一流的,当索尼进入一个新的行业时,它就象一个强大的空间入侵者,去占领行业领导地位。 索尼公司进入作为移动通讯器材的手机行业,就是一个近期的例子。 索尼“成为任何电子消费品领域的全球性公司”这一品牌形象反映其具有扩展力和极具渗透力。 索尼公司在品牌管理方面做得出类拔萃的是:不断增强消费者导向的品牌特征;世界级的领导地位;品牌标识和品牌形象。 成为一个世界级领导品牌 公司的‘核心’是将其提供的可见价值和企业文化整合为一个品牌,并不断地回答:如果公司的品牌消失了,消费者将失去什么?1946年一位公司创立者的发言表明了索尼公司创建时就确立的发展方向: “如果能建立一种组织,组织中的每个成员都以公司的团队精神而团结成一整体,每个成员都由内心深处渴望提高自己的技术水平,那么这样的组织必能产生无数的快乐和收益。 ” Akil Morita,索尼公司前半个世纪的领导者,解释了员工创造性对公司的重要性: “日本公司成功背后的秘密是什么?这非常简单。 人天生具有好奇心,但随着年龄的增长,这种好奇心日渐减弱。 我的工作就是培养公司员工的好奇心。 在索尼公司内形成一个开放的,自由的和相互信任的环境,有利于产生新的创意。 ”著名的福布斯杂志指出,索尼公司的全球性远见正致力于在多媒体产品的两个消费终端形成世界领导能力。 “索尼公司把将信息/娱乐节目传播到家庭的产品和信息/娱乐业本身合二为一,并将自己定位为这方面的领导者。 无论在硬件方面和软件方面都存在比索尼更大的公司,但还没有哪家公司在整全媒体和信息方面比索尼做得更出色。 ” “仅此一个”的品牌标识 品牌标识使其设计语言视觉化,并且选择各类不同的传播媒体以保持其品牌一致性,使品牌价值不断增加。 品牌标识系统的目的是使人们的思维在任何时候,地点,产品或事件中首先回忆起索尼。 用D.奥格威的话说,“生命中的每一部分”都有索尼。 索尼公司内部有关建立品牌标识的某些描述如下: 索尼从开始生产电视机的第一天起,就已经设计出了商标字。 当你通过索尼电视机看电视时,索尼标识就一定会映入你的眼帘。 一位索尼公司的工程师说,即使在看好莱坞的电影,对影片中转瞬即逝的索尼电视机出现的镜头也不应该没注意到。 当年索尼公司非常擅长对其产品进行媒体曝光策划;如今,索尼公司已拥有几个电影制片公司,包括好莱坞著名的哥化比亚制片公司。 一些最佳的传播机会来自于培养有影响力的顾客,借助他们进行传播,其中一个成功的事例如下: “威乐士亲王将要出席在东京70年国际展览会,英国大使希望我们能为亲王在英国大使馆的住处安装索尼电视。 在后来的一次招待酒会上,我认识了亲王。 亲王首先为我们的电视向我道谢,然后问我索尼公司是否有意在英联邦投资设厂。 我说公司暂还没有这样的计划。 亲王对我报以微笑,说:“如果有一天你们有举到英联邦投资,不要忘了威尔士。 ”后来我们选择威尔士作为投资英联邦的第一站。 ……几年后,伊莉沙白女王对日本进行友好访问,我有幸在英国大使馆与女王相识。 她问我威尔士亲王是否推荐过投资地点,我说确有此事,女王听后十分高兴。 从那以后,由威尔士商务发展委员会的许多文件可以看到,威尔士与索尼公司的合作一直十分重要。 随身听的影响力像其它单个产品一样,随身听除了为公司带来利润,还应有助于提高的全球知名度。 有趣的是,市场调查预测随身听并没有市场前景。 因此,随身听的诞生,得益于索尼公司以新产品引领公众消费时尚的经营理念。 正如盛田昭夫所描述的:“我们由一开始就请一些年轻在星期天漫步于东京的步行街,一边听着他们的随身听,一边向别人炫耀。 ”联合品牌:出众的公司+出众的消费者 品牌形象将公司/产品的出众标识传递给消费者。 当他们购买世界级品牌时,他们会感到自身的出众。 并且在使用产品时,会使产品形象流行,让自己成为最出众品牌的使用者。 事实上,品牌化不断前进的过程比这复杂得多。 由于索尼具有全球知名度,并且公司能快速掌握竞争对手的创新,有时某项新产品并非由索尼公司首创(如听说一体的手机),但许多消费者却认为是由索尼公司发明的。 索尼致力于在它的每个市场成为领导者,表达这种信念最一致的方法就是将公司作为一个品牌,并与每个次级品牌相关联,以品牌标识,品牌形象和世界领导地位这三个消费者导向的特征为核心,是索尼品牌化的基本方法
你好!这是我们培训的一点材料,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中国营销六大怪 自从中国从计划经济步入市场经济,历经20多年的风风雨雨,无论是中国的企业管理还是市场营销,都从最原始的市场本能反应到居于一定高度的理论体系,这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中国的市场已经与国际市场越来越接近,如海尔的服务、联想的渠道管理、娃哈哈的品牌运作、长虹的市场策略、格兰仕的低成本扩张等,这些优秀的企业,无论是在内部管理、产品研发、市场营销以及售后服务等领域,都以其独到的一面并获得巨大成功而受到人们的拥戴。 而菲利普科特勒的《营销管理》一书,更是因为养育了中国第一代营销人而被尊崇为营销圣经。 作者本人也被喻为营销教父。 尽管有先进的现代营销理论指导,中国营销也已经经过了20多年的洗礼,同时随着中国加入WTO,我们与世界级营销专家的直接接触和交流也越来越多,但综观中国的营销界,甚至一些比较有名的专家和著名的企业,无论是其言论还是文章著述乃至实际的市场操作,都对营销理论中一些基本的概念混淆不清,我总结了一下,大约有六种现象,我称之为中国营销六大怪。 第一怪:市场部与销售部不分 把这个问题当成第一怪,是因为到今天为止,仍然有一大批企业存在着这样的问题,我相信大部分营销人都有深切的感受,笔者曾经以不同身份接触过不少企业和企业的老总,几乎有近80%的企业和他们的老板,都对市场部和销售部各自的职能难以正确区分或者述说清楚,学过管理学或者市场营销学的人都知道,市场部与销售部完全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尽管它们都是面对市场的机构,市场部的主要职能为:市场信息收集和研究、营销策划方案的制定、广告设计和文案创意、媒介计划和促销效果评估等;而销售部的主要职能就是企业产品销售任务的直接完成者和营销网络的管理者,如果把市场部比喻为一个军队的参谋部,那么销售部就是直接向敌人发起攻击的战斗部队。 但现实中,有很多企业往往把销售部叫成市场部或者只有销售部没有市场部。 根据我所掌握的情况,目前国内企业重销售部轻市场部的现象十分普遍。 第二怪:销售渠道与营销网络混为一谈 营销4P的第三P就是渠道,而这里所说的渠道是指产品从制造商到消费者手中的通道,从整个营销角度而言,就渠道一词所包含的涵义也太狭窄了,因为渠道是纵向的,而构成营销网络是需要纵横交错并科学合理分布销售网点的。 譬如目前对渠道叫得最响的IT行业,其经销商的选择和销售网点的开发设立往往缺乏根据市场特点和消费形势而合理的布局,主要体现在横向上的不足,即经销商与经销商、代理商与代理商之间的信息互动和资源共享上的严重缺乏,这就造成了IT行业只重视渠道概念不重视网络概念的弊端。 到目前为止,很多IT企业根本搞不清楚渠道和网络以及网络中的网线、网面、网员和网点等概念。 有一次一个计算机报的记者,在跟我交流当中就笑话百出,他竟然不懂什么叫营销网络的子系统和辅助系统。 我上面已经说过,构成一个营销网络需要批发商、经销商和零售商间的纵向合作,同时也需要批发商与批发商、经销商与经销商、零售商与零售商之间的协作,但这只是网络系统中一个,为了实现营销的成功,公司还需要与银行、广告公司、技术部门、政府部门和司法部门等辅助系统的合作,只有纵横交错,两个系统一起运作管理,才能在市场上真正取胜。 第三怪:经销商与代理商概念模糊 这又是一个常见的却容易搞混的问题,甚至很多企业管理专家和市场营销的教授,都在经意不经意之间把两者搞混了,尤其在一个企业的招商项目上,很多把加盟该公司的经销商唤作代理商。 那么究竟什么是代理商,什么是经销商呢?代理商跟经销商之间又有什么性质的区别呢?菲利普科特勒在他的《营销管理》一书中早已经做了非常明确的解释:所谓代理商,是指受企业委托负责帮企业寻找市场甚至帮企业销售产品的企业和私人机构,它的明显特征是不具有产品的所有权,只收取相应的佣金,譬如演员经纪人和国外产品在中国寻找的代理商等等。 而经销商却大不一样,尽管其在某些方面跟代理商有相似之处,也是销售企业产品,但经销商加盟企业销售企业产品,是完全拥有了该企业产品的所有权的,即经销商会按照企业的要求,现金支付产品费用,从而获得该产品的所有权。 所以很多企业将产品卖给经销商以后就死活不管,经销商如果选择企业不当,就会损失 惨重,所以经销商需要承担一定的风险,而代理商因为只支付部分协作保证金(也有不支付的),不需要支付产品费用,要待到产品销售出去之后,才跟企业结算自己该得的佣金,所以不具有风险性。 由此可见,经销商和代理商确实是两个完全不一样的概念。 第四怪:营销与分销不分 这个现象比较普遍,就从字面上而言,应该是很好理解的,营销的理论含义是:营销指个人和集体通过创造,提供出售,并同别人交换产品和价值,以获得所需所欲之物的一种社会和管理过程。 而分销,只是指产品利用营销网络的功能进行分化和转移产品的销售,如某企业将产品交由全国十个省级经销商,再由十个省级经销商批发给各自下游的十多家二级经销商,二级经销商在自有终端销售产品的同时又分销给下游县级城市的几十多家零售商,这样一层层将产品分化转移,就达到了企业分化转移销售产品的功能,也就是说分销,单指企业产品在各类渠道中的转移销售,而营销当然是指企业的一切经营活动,包括企业的战略兼并、资本运营等,营销,是大的概念,分销却是具体的行为,所以分销与营销的概念完全不一样,也不应该混淆。 第五怪:连锁经营与特许加盟不分 连锁经营是目前在中国比较热门的一个话题,热中的一个原因是它能快速地使企业进行市场扩张,这一点国外众多企业的成功运作给我们树立了一个很好的典范,著名的如麦当劳、肯德基等,国内运用这种扩张方式做得比较成功或者相对成功的是美容机构连锁和餐饮业连锁如自然美连锁机构、马兰拉面、全聚德烤鸭以及小肥羊火锅等等。 连锁经营需要更为规范的管理能力和品牌整合推广能力,目前中国企业在这方面相对薄弱,只是由于市场存在很大的需求,所以这个问题尚不构成企业的威胁。 由于连锁经营是由企业自己投资,扩张越快就越出现管理和资金上的漏洞,于是特许加盟应运而生。 特许加盟顾名思义就是指某企业运用自己的商业成功经验和自身品牌的影响力以及所谓的秘密配方和操作专业技能,来吸引企业机构和私人投资商加入,授权企业只需要输出品牌、管理和技能就可以坐收渔利,而加盟方就可以沿用授权方的品牌,并依照授权方的管理模式甚至购买专用的设备进行日常运营。 麦当劳和肯德基,都有自己直接投资的直营店,同时也有部分外人投资的特许加盟店,由于其强大的品牌影响、卓越的统一管理和统一物流配送能力,我们很难从其表面看出哪家店是自营连锁,哪家店又是特许加盟的。 而且据说,每年申请加盟麦当劳和肯德基商家不下几千家,甚至要排队等待...... 如何区分这两个概念呢?连锁经营,顾名思义只是一种企业的扩张模式,而特许加盟只是连锁经营模式中的一种方式,两者不具有等同性,更不是对立的。 第六怪:营销总监和市场总监混为一谈 这个问题一般人是很难区分的,同时由于企业本身对这两个职位的含糊,造成社会上对这两钟职位的概念不清。 笔者在最近《深圳特区报》的一期招聘启示上,看到这样一则可笑职位广告:销售副总--年薪20万;营销总监--年薪15万。 当是我确实糊涂了,究竟销售副总和营销总监管理的职权范围哪个更大?这家公司的营销总监要来管什么?或者为何单单销售要有副总管理,那么营销总监呢?其实营销总监也是最近才在行业内盛行起来的,其主要由于企业内部组织结构的变化,尤其是很多企业推行了以市场为导向的组织结构,都将企业的营销部门改为营销中心,其职位就成为总监制。 而营销总监的职位说明书写的非常明确:在企业总经理的授权下,全面管理公司的营销工作;营销中心一般下设市场部和销售部以及其他相关部门。 但也有公司设营销部或营销公司的,营销部或营销公司设总经理,下设销售总监和市场总监,这样就很容易区分,市场总监和营销总监尽管其在职位名称上有相同之处,但管理范围完全不一样,营销总监是全面管理整个公司的营销工作,而市场总监只负责企业市场的研究、信息的收集整理、整合营销方案的策划、执行以及企业的公共关系等。 笔者曾被猎头公司介绍到东莞的一家集团公司,职位是市场总监,但实际管理的工作却是营销 总监范围的,这家公司严格来说,需要的其实是一位营销总监而不是市场总监。 但也有人告诉我,说市场总监和营销总监是一样的概念,还说市场总监其实就是市场营销总监的简称,真是贻笑大方! 尽管以上所提出中国营销的六大怪现象,并没有因为混淆了概念而在实际的工作中造成什么重大的影响,但作为专家、学者以及一些比较著名的企业和市场营销人员,就不该混淆这些常规的概念,就象学中文的,不能连汉语拼音都读不准一样。 尤其是我们众多的营销人员,在日常的营销管理中,要严格区分每个概念的作用和所指含义,不要随意混淆,这样才能非常准确地安排各项工作,执行各项特指的任务,以免因概念模糊含义不明而闹出笑话,甚至造成不必要的经济损失。 成功就是成为最小笨蛋 一位推销员从总公司被派到欧洲分公司,他报到的时候,带来了公司CEO写给分公司总经理的一张字条:“此人才华出众,但是嗜赌如命,如你能令他戒赌,他会成为一名百里挑一的出色推销员。 ” 总经理看完纸条,马上把这位推销员叫到自己的办公室:“听说你很喜欢赌,这次你想赌什么?” 推销员回答:“什么都赌,比如,我敢说你左边的屁股上有一颗胎痣。 假如没有,我输你500美元。 ” 这位总经理一听大叫道:“好。 你把钱拿出来!” 接着,他十分利索地脱掉裤子,让那位推销员仔细检查了一遍,证明并无胎痣,然后把推销员的钱收了起来。 事后,他拨通了CEO的电话,洋洋得意地告诉他说:“你知道吗?那位推销员被我整治了一下。 这叫以其治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以毒攻毒。 ” “怎么回事?” 于是总经理把事情的经过讲了一遍。 CEO叹了口气回答说:“他出发到你那里之前,同我赌1000美金,说在见到你的五分钟之内,一定能让你把屁股给他看。 ” 停了一会儿,CEO又说:“不过,我和董事长打赌5000美元,说你会让这个推销员参观你的屁股。 ” 在这场环环相扣的博弈中,每个人都很聪明,但每个人又都是笨蛋,因为他们在把别人当作筹码的同时,又成为别人赌局中的一个筹码。 但是笨蛋又有大小之分,整场博弈中的最大赢家,实际上不过是损失最小的那个笨蛋而已。 最小笨蛋的概念,来自于经济学上的最大笨蛋理论。 所谓最大笨蛋理论,就是说经济活动中,即使你明知某个东西的真实价值很小,甚至一文不值,你也愿意花高价买下,原因在于你预期会有一个更大的笨蛋,花更高的价格从你那儿把它买走。 博弈成败的关键,在于你对有没有比自己更大的笨蛋的判断。 如果再也找不到愿出更高价格的更大笨蛋把它从你那儿买走,那你就是最大的笨蛋。 “最大笨蛋理论”最早是由经济学家凯恩斯发现的。 1919年8月,凯恩斯借了几千英镑干远期外汇投机去了。 仅4个月时间,他就净赚一万多英镑。 但是3个月之后,凯恩斯把赚到的利和借来的本金亏了个精光。 7个月之后,凯恩斯又涉足棉花期货交易,狂赌一通大获成功。 此后,他把期货品种做了个遍。 还嫌不过瘾,就去炒股票,在十几年的时间里赚得盆满钵满,到1937年他因病金盆洗手的时候,已经积攒起一生享用不完的巨额财富 通过对自己投资经历的总结,这位经济学家给后人留下了极富解释力的赌经——最大笨蛋理论。 期货和证券以及赌博等投机行为,都是建立在对大众心理的猜测之上的。 比如说,你知道某个股票的真实价值为10块钱,但为什么肯付出20元一股的价钱呢?因为你预期有人会花以25甚至更高的价钱从你那儿把它买走。 后来,马尔基尔把凯恩斯的这一看法归纳为最大笨蛋理论。 投机行为的关键是判断有无比自己更大的笨蛋,只要自己不是最大的笨蛋就是赢多赢少的问题。 如果再也找不到愿出更高价格的更大笨蛋把它从你那儿买走,那你就是最大的笨蛋。 在17世纪30年代的荷兰,就曾经发生过一次寻找最大笨蛋的风潮:郁金香风潮。 1593年,一位维也纳的植物学教授到荷兰的莱顿任教,带来了在土耳其栽培的一种荷兰人此前没有见过的植物——郁金香,马上被发现具有重要的“传播知识和观赏艺术”的价值。 欣赏和栽培郁金香不久成为时尚,并演变为投资风潮。 稀有品种的花价疯狂攀升,到了公元1630年,一枝郁金香可以换回了“两马车小麦、四马车黑麦、四头强壮的公牛、八头肥猪、十二头肥羊、两角葡萄酒、四桶啤酒、两桶黄油、一千磅奶酪、一张华丽的婚床,再加上一辆宽大的马车”。 1636年,阿姆斯特丹和鹿特丹等地的股票交易所全部开设了郁金香交易,贵族、农民、女仆甚至烟窗清扫工都卷入其中,一枝花还没露出地面,就以节节上涨的价格几易其手。 没钱的人抵押房产借贷投资,巨额贷款不断堆积到小小的花茎上。 每一个被卷进来的人都相信会有更大的笨蛋愿出更高的价格从他(或她)那儿买走郁金香。 花价的涨落造就了一大批富翁,而花价的每一次高涨都使更多的人坚信,这条发财之路能永久地延伸下去。 1638年,随着一些先知先觉者的离场,持续了近8年之久的郁金香狂热迎来了悲惨一幕,抛售即刻变为恐慌,花价从悬崖上向下俯冲,很快郁金香球茎的价格跌到了一只洋葱头的售价。 于是,最大的笨蛋出现了,在这场风潮中浮出水面:无数巨富沦为乞丐,无数抵押房产者无家可归…… 我们不能把这段历史仅仅当作故事,也不要把投机仅仅看做是一种愚蠢。 2004年,大批热钱涌入中国大陆的房地产市场,中国的房地产价格涨幅居全世界第九,一些发达城市的房地产价格涨幅高达15%甚至更高。 在这样的市场里,谁闻不到1630年郁金香的香味,谁就可能随时成为最大笨蛋。 在每一次博弈中,要回答谁是最大的笨蛋只需要等待片刻,但是要知道自己会不会成为最大的笨蛋,却不仅需要深入地认识自己,更需要对别人心理有高超的猜测和判断能力。 凯恩斯曾经说说:从100张照片中选择你认为最漂亮的脸蛋,选中有奖。 当然最终是由最高票数来决定哪张脸蛋最漂亮。 你应该怎样投票呢?正确的做法不是选自己真的认为漂亮的那张脸蛋,而是猜多数人会选谁就投她一票。 只要不是最大的笨蛋,剩下的问题的就是赢多赢少的问题。 由此反推回去,在这场博弈中的最大赢家,实际上也就是最小笨蛋。 最大与最小的笨蛋不仅存在于经济生活中,实际上在社会生活的任何领域中都无处不在。 我们古人所说的“聪明反被聪明误”、“瞒之智正瞒之愚”,其实都反映了对博弈结果的各种概括。 在这个社会上,天才都是少数,永远不败的成功者也还没有出生。 每个人都不可避免地要经历成与败。 所不同的是,多数人把成与败归结于偶然性,拍拍屁股爬起来头也不回地向前冲,结果“在哪儿爬起来又在哪儿摔倒”,而且不止一次;只有少数耐心的人,对自己的成与败会静下心来观察研究,发现和学习其中存在的规律性的东西,使自己变得聪明起来,不再一次次成为最大笨蛋。 而本书中所介绍的法则、规律和效应,就是这样一些能够使我们在社会生活的博弈中避免成为最大笨蛋,或者说努力成为最小笨蛋的天条。 有人说,避免犯错误,就意味着成功。 从这个意义来说,通过学习本书中的天条而成为最小笨蛋,要比努力赢得一切胜利,击败所有对手更容易成功,也要现实得多! 成功就是成为最小笨蛋,这句话或许有些粗,但是话粗理不粗,对于无时无刻不生活在各种博弈中的我们来说,这绝对是一个值得我们终生追求的目标。
下一篇: 荷兰活动策划公司 公司团队拓展活动策划